以下是关于大熊猫的五个资料:
1.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熊科动物,通常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山区,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份的保护区内。
2. 大熊猫的体型较大,体长1.2-1.5米,体重70-150公斤。它们的毛色呈黑白相间,白色的部分主要是腹部和四肢,黑色的部分主要是背部和四肢末端。
3. 大熊猫是典型的植食动物,主要以竹子为食,也会食用其他植物、坚果和小型动物。因为进食的竹子中含有很少的营养物质,大熊猫每天需要进食20-40公斤的竹子来维持生命。
4. 大熊猫是一种濒危物种,主要的威胁来自栖息地的破坏和捕杀。为了保护大熊猫这一国宝动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大熊猫保护区、搭建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禁止非法捕杀等。
5. 大熊猫一般在密林中生活,有时候在分泌季节会有明显的性别特征。雄性大熊猫在季节中会频繁地摩擦自己的臀部和尾巴,在植物排毒的竹子上留下明显的划痕。有时你还会看到雄性和雌性大熊猫拍打树干,以威慑竞争对手或表达威胁行为。
1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被誉为活化石,珍贵程度极高。
2 大熊猫是一种濒危物种,目前野外的数量极少,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山区。
其主要食物是竹子,因此对竹林和森林的环境也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3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熊猫的保护工作,投入巨资进行保护、繁育和研究,也与其他国家开展了大熊猫保护的国际合作。
现在全球有超过50只大熊猫生活在动物园和大熊猫基地等地,成为人们亲近大熊猫、了解大熊猫的重要途径。
一、外形: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
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
二、生活习性: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
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
三、身份
两千多年前,汉朝初年的《尔雅》一书中,便有“貘体色黑驳,食竹”的记载。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大熊猫名列首位,可见大熊猫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名兽了。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广泛的友好往来,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频频出访,轰动了全世界。许多国家以能够获得中国政府所赠送的大熊猫为殊荣。大熊猫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给这些国家的动物园增添了华夏异彩。
1972年10月,中国政府赠送的大熊猫“兰兰”到达日本上野动物园,在头九个月里,每天前往参观的人竟达30万之多,形成了“熊猫热”。
?
扩展资料:
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
虽然随着食性的转变,一些器官也起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牙齿,它的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强大的,构造较为复杂,接近于杂食性兽类,裂齿的分化不明显,犬齿和前臼齿发达,没有齿槽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