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月,就有三家互联网公司推迟上市。迅雷原定在7月20日上市,盛大文学原定在7月29日上市,都被迫无限期推迟,而IPO嚷了很久的土豆也开始寻求被收购。原因很简单,中国概念股所处的市场境况实在太差了。如迅雷这般拥有庞大客户资源的企业,即使调低发行区间,也卖不动。相比于前几个月动不动提前结束路演、超募几十倍,中国概念股由“天上”跌入“地下”的巨大反差让人匪夷所思。
业界盛传已久的那个时间窗似乎已经关闭了,至少是暂时性关闭。由所谓的财务造假引发的全面做空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中国概念股缺乏持续的竞争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即便不考虑这些,华尔街那些投资客们也忙了一年了,第三季度是他们度假的集中时段。
问题被抛回国内,如果不上市,它们该怎么办?
很显然,这意味着前期为了IPO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更危险的是,网站将马上面临资金流匮乏的局面。
在国内并不成熟的资本环境下,中国互联网企业只能选择海外上市,上市带给它们的好处无非有两点:资金和品牌。众多的例子已经证明了一个道理,上市完全能和江湖地位划等号,而且会有源源不断的“美刀”。于是,一众网站陷入了“上市迷信”。在国外能寻到模板的商业模式,就吵着要做“中国的×××”,没有模板的,就找一个跟自己对立的模式,做一个“×××的颠覆者”。一个很不健康的理念普遍存在,很多创业者在设计退出方式时,上市几乎是他们唯一的途径。
就这样,为了IPO,它们就得炒流量,而即使用最精准的CPC和CPS,也只能是一块钱的推广费,换来一块钱的销量。更别说像团购这样的,早已不满足线上推广,线下广告铺天盖地。推广费用至少占到一家意欲IPO公司成本的30%,再加上同样不菲的律师费、财务和审计费、承销费等,在互联网企业普遍亏损的今天,甚至会出现单纯为了上市再进行一次融资的情况。
可“大门”关闭了,这些公司的处境很尴尬。盘子已经那么大了,不上市,也很难有VC在这个节点介入,资金成了一个枷锁。而原来的投资者又错过了最好的退出方式,它们有没有耐心再玩下去,会不会出现大面积撤资?
也许它们只能选择被收购,土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是个抄底的好机会,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认知似乎已经到了谷底,它们不可能排斥来自东方的这股新鲜血液,否则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也不会专门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做空”在国外是和“做多”一样正常的操作方式,只不过在中国现有的环境下会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危机。
下半年也许会出现一轮并购潮,百度、腾讯这些巨头们看起来正准备做几笔大买卖。这不仅是它们自身业务的一个补充,而且解了整个中国互联网业的燃眉之急。但现实情况依然恶劣,国内并不健全的退出方式会让并购比IPO还难。除了创业者们需要重新认识资本市场外,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