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旅游团宣布将健康系统升级到第二阶段。 从2021年9月25日00:00开始,实名验证未满18岁的未成年用户将无法登录游戏体验。 这是首个禁止未成年人的旅游团,受到广泛关注。
游戏说明,该措施基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更好地建设和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游戏环境。 其效果如何,是否真的能保护未成年人,还需要在运行后进行检查。 但手机游戏迈出这一步,从规则层面针对未成年用户调整运营策略,其出发点值得肯定。
有一段时间,关于防止青少年中毒的讨论,热度没有下降。一个共识越来越清晰,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任何带有娱乐性质的游戏、活动等都要有“防止青少年沉迷”的意识,引导青少年适度参与。为此,从实名认证到限时、从游戏内容审核到开启未成年人模式,国家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 近日,中央网信办又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解决七类危害网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 我相信随着专项行动的不断开展,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会更好。
分析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现象,技术不设限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期待着从技术上提高注册门槛,严格限制时间。 但实际上很多平台承担着“技术责任”,但运行效果却不一。 例如,相关平台在密码验证后打开“青少年模式”,重新输入密码即可关闭; 此外,某平台设置了“青少年模式”,卸载后可以恢复原状。 此外,还有一些平台可以让孩子方便地注册为父母,绕过限制……相关游戏、社交平台的下一步,应该说仍然需要寻找和弥补技术漏洞。如何更精准识别未成年用户、青少年模式内容如何更好满足用户需求、如何防止家长特别是老年人成为青少年的“马甲用户”等等,值得在技术上进一步优化。技术设置更精细、更严密、执行更有力、更有效,可以让青少年更好地畅游健康干净的网络空间。
青少年防沉迷,不只是“技术责任”的课题,更应思考“教育责任”。专家表示,再厉害的技术也有可能被破解,不能只依赖技术。 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需要延伸到学校、家庭领域,在教育层面进行更多的探索。 比如,父母要起到示范作用,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学校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多教孩子信息识别、辨别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学校和家庭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课程好的教育,不是做限制性的减法,而应思考如何做开拓性的加法,教会孩子们综合认知、有效判断、自律自制的意识和能力。唯有如此,互联网才不会成为家长日夜设防的烦恼,而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助手。
青少年防沉迷,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同心同向、群策群力。在技术优化、家庭辅导、学校教育、行业监管等方面做得更好,更进一步,各方责任主体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游戏等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广大青少年的
作者:乘愈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