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光明时评:男孩因名字被嘲笑致抑郁?别忽视校园软

2023-03-28 11:06 来源:[db:来源]

作者:王远方

近日,四川成都一名男孩因名字带“坤”被同学们起绰号“鸡哥”。这导致该男孩产生抑郁厌学的情绪以及自伤自残的行为,此事引发网友关注。男孩表示,同学在课本上以及课桌上都写着“鸡你太美”这些调侃的词语,“天天喊我鸡哥,我也和老师还有家里人都讲了,但是他们还是不改。”原视频发布者账号认证为“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他配文呼吁:别让校园软暴力,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与以往见诸报道的校园欺凌不同,这一次的“案发现场”没有暴力和胁迫。但是这种调侃的语言,对当事者的伤害或许更甚。校园里发生的言语欺凌,正是存在于日常同侪之间的交往之中。它萦绕在受害者的周围,造成的伤害却更加隐秘,往往裹挟在玩笑与调侃之间。甚至在外人看来,与拳打脚踢相比,这谈不上伤害。但是,对于当事者来讲,这样的伤害往往更加直逼内心。以玩笑为名的恶意“玩梗”,往往不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发现。

其实,在校园建设与发展方面,学生成绩、校园环境、硬件设施等都是可以量化考核的因素。但是,校园氛围、价值体系等软环境如何呈现,具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个不确定之间,往往成为校园欺凌产生的土壤。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校园欺凌事件也在促使发欺凌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特别是3月22日,湖南省教育厅印发《湖南省教育系统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明确“五种行为”构成欺凌,除了直接的暴力伤害、恐吓,还明确起侮辱性绰号、恶意排斥、孤立他人、通过网络诽谤他人等“软暴力”也构成欺凌。在此基础上,学校及时建立预警与干预机制,不仅关注肢体上的校园暴力,也应当让语言上的“软暴力”不再伤害更多学生。

同时,就像这一事件所提及的,当学生在校园里“玩梗”成为一种风气,并且已经呈现出背后的副作用时,同样需要值得警惕。未成年人这一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今天的学生接受着远比课堂上容量更多的复杂信息。学校和家长是否及时做好了学生获取信息来源的把控工作?互联网成了一种“教具”,但教学之外的时间与空间里,学生们对于网络信息的获取是否有规矩可循?互联网里的一些不良信息渗透进校园里,侵袭着的是未成年人的身心,消解着学校教育的真正价值。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来讲,成绩提高之外,拥有一种更加全面深刻的正确价值观同样重要。校园环境的净化,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总之,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那么简单。做好正确价值观引导,建立起预警机制,完善心理干预与辅导,这需要一条完整的链条。包括语言调侃在内,任何的校园欺凌事件都不是单一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系统性地长期关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