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年2月12日,一名泰迪币投资者愤然报警,揭露其遭遇投资欺诈的悲惨经历,警方正积极记录案情。
2. 近年来,虚拟货币市场乱象丛生,发币门槛低,投资者认知不足,集资跑路戏码几乎每日上演。
3. 泰迪币事件凸显行业乱局:项目方以日本女星“站台”为噱头,预售阶段募得5537BNB后高位套现“跑路”,大批投资者深陷维权困境。
4. 投资者自发组织自治社区,携手搜集证据,力图与警方联动,但由于虚拟货币市场维权难度极高,案件至今未获立案。
【律师解读】1. 虚拟货币并非法定货币,不具备流通属性,仅被视为“虚拟商品”与“民间金融资产”。此类交易行为不受法律保护,风险须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2. 面对发币项目方“割韭菜”行为,交易所是否存在赔偿责任?答案是肯定的。主流交易所对上币项目有严格审核机制,收取上币费、交易手续费或平台币购买收益,故对项目方负有监督责任。然而,由于多数交易所已出海,实际掌控者身处境外,投资者维权之路荆棘密布。
3. 虚拟货币市场常见骗局揭秘:假借区块链之名发行无实质价值的“空气币”;项目方通过操纵币值收割韭菜;以黑客攻击为幌子侵占用户资产;利用电信诈骗手段诱导用户下载钓鱼链接;量化交易与各方串通,故意造成用户亏损。
4. 如何破解“币民”维权立案难?现行司法实践倾向于认为虚拟货币投资风险自负,民事追偿难度极大。投资者应积极收集证据,尝试通过刑事立案途径揭露项目方骗局,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严苛,挑战重重。
5. 欲涉足虚拟货币投资,应如何规避风险?鉴于当前国内政策环境与法律保护缺失,普通投资者专业知识有限,建议在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防范骗局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尽量避免参与,特别是对国内项目保持警惕。
6. 最高法关于非法集资的新解释对虚拟货币交易有何影响?2021年5月起实施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首次将虚拟货币纳入非法集资打击范畴,虽以行政处罚为主,但为相关刑事打击提供了依据。新解释自2022年3月起生效,明确“以虚拟币交易方式”吸收资金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范畴,涉事者将直面刑罚风险。
7. 新解释出台后,虚拟币交易是否仍可行?自2021年9月24日后,国内已无合法虚拟货币交易环境,当前交易量锐减至10%左右。
8. 对交易平台的规制未来走向如何?根据“924通知”等文件精神,境内运营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或面向大陆用户提供服务的境外交易所均属非法金融活动,预计监管力度将持续加强。
9. 假设平台继续运作,虚拟币交易是否构成犯罪?现有政策规定,虚拟币交易本质上是虚拟商品交易,虽违反政策且有悖公序良俗,但交易行为本身并未被界定为犯罪。
10. 如何安全变现虚拟币?面临哪些法律风险?是否会遭遇银行卡冻结?解冻之道何在?政策严禁虚拟币变现,其性质更接近收藏品。在此背景下变现,法律风险与冻卡风险极高。一旦遭遇银行卡冻结,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账户受限或影响个人征信。建议及时联系冻结机关,澄清交易事实,争取解冻,必要时求助专业人士。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