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Samsung 推出的Galaxy Note宣传短片,就想到之前 HTC 也有做出类似概念的Flyer, 同样都是把“笔 这个概念带进去,为什么Flyer 没有大卖,而 Samsung却因为 Galaxy Note而更上一层楼?
时间点错了:
Flyer 是HTC第一个跨足平板的产品,当时使用者正面临着要选择Android 或是 iPad,可惜的是,因为当时Android平板和手机的App尚未整合(手机的App无法在平板上面使用),所以大部分想买平板电脑的人,都还是优先考虑iPad。
如果大部分的功能我已经可以在我的智慧型手机上面做到,比如HTC的 Desire HD,那我为什么还需要买一台Android平板呢?
差异性不足:
我从事的是业务工作,老板也常常跟我们说:“卖产品,是要卖出它的价值,而不是一昧地追求便宜”,这点我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当同意的。
就以Apple的例子来说, 它从来就不是个便宜的品牌,但是Apple的每一项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反观Android,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所以每家厂商都可以用自己想要的硬件,去OEM出想要的机种,外观,和界面;这么做,差异性虽然还是存在,但是说实在的,真的没有差太多, 所以能比较的就是品牌价值、售后服务,还有localize的UI或是软件界面。
用个简单地例子来说明,这就像如果我要去旅游,旅行社一定有很多景点给我选,不过,一个是新加坡,但其他的都是在大陆里面的城市;以地域差异性做选择的话,如果我本来就想去新加坡,那我就会选择去新加坡,但是如果我想去大陆的话,就不一定会去上海、北京,或是其它的都市,我还是会看各个城市的差异性做决定呀。
产品功能没打到消费者的迫切需求:
Flyer诉求提供使用者一个可以做笔记的平板电脑, 所以他们也跟Evernote合作,希望可以一举切入“笔记”的市场。
但我认为,当一个产品想要切入市场时,如果他与消费者迫切需要的商品并没有直接的连结,要想成为第二个iPad,很难。看一下Samsung的例子,Galaxy Note就从手机切入,让需要买手机的人可以体会手写的好处。
TED上有个影片提到:“People buy why you do it, not by what you do”,如果先强调你做产品的原因,从概念开始就让使用者产生共鸣, 再说出你为了完成这个构想必须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最后双手捧出你的产品;这么做,会比你直接跟消费者说:“我有一台电脑,它很快、配备很好,你想买吗”,更容易让他们产生共鸣,大家觉得呢?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