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麻疹的诊断
1、麻疹早期诊治
麻疹多发于2至10岁儿童,老年人也有发生,但很少。 一般易感儿在接触麻疹患者后10天左右出现症状,起初患儿发热、流鼻涕、眼泡浮肿,白眼球发红,怕发光流泪,四肢一点也不着凉,出现颜面潮红、全身不适等症状,类似感冒
患儿发热后3天,患儿口腔、口唇内则、咽喉、牙龈等黏膜呈融合性糜烂(称为麻疹口腔黏膜斑),这是诊断麻疹最可靠的依据,麻疹口腔黏膜斑发现后1至2天出现麻疹。 而且,发出“铜瓮状音”那样沙哑的声音也是麻疹的特征之一。 这种咳嗽音开始于自发疹前期,症状和生命体征完全消失,直至麻疹消失,咳嗽铜瓮状音也消失。
2、麻疹症状
出疹前期:麻疹发病前有感冒样症状,有发热头痛,体温逐渐升高,一般在38至39左右,咳嗽无痰,面色潮红,双眼结膜和睑结膜充血,双眼流泪畏光,打喷嚏流鼻涕,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出疹子初期:一般发热三到五天,口腔粘膜粗糙,磨牙和口峡出现针尖大小的灰色小点,周围红晕称为“麻足”,累及整个口腔粘膜、牙龈口唇等粘膜,呈灰白色糜烂,针尖大小只有用手电筒光照实验,才能知道麻疹的红点隐藏在皮下。 同时,在双耳前和双耳根下,出现一个红点,从脖子一直干到耳际和脊梁骨下。 “麻疹之鉴”俗称“见苗”,脉上有数个指纹。
出疹子期:麻疹初期,出现“指标”后,身体出现热汗。 皮疹出现在患儿双耳翼前后,继前额之后,在口唇周围等处出现散在性,继而颜面、颈部依次向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手掌和脚掌等处。 皮外皮疹大小不等,最初由鲜红色丘疹湿润,随后加密逐渐增大,颜色加深,如高粮米大小的红点,可相互融合,疹与疹之间仍存在健康皮肤,呈特有斑纹状,此处
出疹子盛期:热来势汹汹,体温高达40以上,常神昏谵妄,咬紧牙关,咳嗽加重或鼻翼扇动,口唇紫绀,声音嘶哑,双眼红得更厉害,多流泪脉洪数、指纹紫红,此期症状多,应加强护理和治疗。
恢复期:麻疹出现后,麻疹按出疹顺序消退,体温随下降恢复正常,咳嗽等生命体征也逐渐消退。 (但也有人合并肺炎,咳嗽加重、高烧不退,需查明原因)皮疹消失后,皮肤残留暗红色色素沉着斑,有糠状脱屑,以颜面部最明显,约2——3
3、诊断要点
有麻疹接触史,发热寒战相继,体温38左右,头痛咳嗽,双眼畏光流泪,声音嘶哑,咳嗽如铜瓮声,若有3—4天口唇内发热,口颊粘膜可见细小点状白色粘膜斑麻疹出现前确诊麻疹的可靠依据,而后发际耳后出现麻疹,相继从颜面向下蔓延至胴体,四肢出现红色丘疹,大小如红色高粮米,按压不褪色,出疹与出疹之间存在健康皮肤。 一部分可以相互融合。 从5——7日开始退役,留下了色素沉着斑。 重症者可表现为高热、咳喘并肺炎等症状。 近几十年多来注射麻疹疫苗预防麻疹,使麻疹几乎绝迹。 但部分地区仍为零星发生,发病轻微。 一般存在自身发病出现皮疹前的口腔黏膜斑和出疹期症状,但不典型,对本病特点认识不足时,最易误诊为过敏等。
4、鉴别诊断
感冒:发热甚寒,初热38左右(合并感染时体温39以上),咳嗽头痛,打喷嚏肢体关节无力,时有恶心、呕吐、流涕,皮肤不出现皮疹。
水痘:一般不发烧,症状轻微。 重者体温39左右,头痛恶心。 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头部和颜面,最后到达四肢。 躯干最多,皮疹先呈丘疹,数小时即水肿,根周围发红,形态大小不一,集体出现,病程中常见的各期皮疹同时存在,无巩固感。
风疹:一般无热,个别患儿微热或中度发热,体温38左右,咳嗽、流涕、食欲减退、皮疹先见于面,如小米,一天内可达全身,融合成片,出疹色淡红,消退快,一般133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近期热点